怎样才算是强者?《中庸》第十章对此作了专题讨论。原文大意如后。
子路请教怎样才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所谓的强,北方所谓的强,还是你所应做到的强?”以下是对这三种“强”的描述:
一,南方的强:采取宽大柔和的教化方式,对无理横逆的人不去报复,君子认同这种作法。
二,北方的强:以兵刃甲冑为卧席,即使战死也不遗憾。
三,孔子期许子路做到的强:(一)与人和谐,但不会随人同流;(二)立于正道而毫不偏倚;(三)国家上轨道时,不改变昔日未通达时的操守;(四)国家不上轨道时,到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以上四种表现真是卓越啊!
《中庸》代表儒家思想,其中谈到“南方的强”似乎反映了道家“柔弱胜刚强”的观念。至于接着说到“君子认同这种作法”,则是因为它要求高度的修养,而这种修养即是出于老子说过的一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在年轻时“有力”,可以胜过别人。《世说新语》有一则故事十分生动,内容是说:
桓温、桓豁、桓冲是三兄弟。桓豁有个儿子桓石虔,小名“镇恶”,非常勇猛。石虔才十七、八岁时,跟着桓温出征,在枋头作战。在一次攻击行动中,桓冲陷入敌阵,左右军士无人能去营救。桓温对石虔说:“你的叔叔被敌军包围,你知道吗?”他一听这话,激起高昂的斗志,立即命朱辟为副将,然后跃马扬鞭,冲入几万敌军之中,无人可以抵挡得了,就这样一路带领桓冲回到自己的阵地。全体将士都赞叹佩服。黄河以北地区从此就用他的名字来驱赶魔鬼。
在老子看来,胜人者只能算是有力,真正的强者必须胜过自己。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他曾率兵平定宸濠之乱。他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心中之贼是指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偏见、欲望与执着,实在不易对付。颜回受到孔子的赞许,因为他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都是“自胜”的具体表现。人在生气时,容易怪罪不相干的人,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人在犯错之后,习惯为自己找借口,然后安于原有的毛病。世间能做到“自胜者强”的人太少了。
我在高中时代,听老师上课提及老子的另一句话:“强行者有志。”当时我只由字面去理解,把它懂成:勉强自己往前走的才算有志气。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从此我每天晚上都努力比同学们多读十分钟书,寒暑假开始时再多读一星期书。每当我疲倦困顿时,就“勉强”自己再多坚持几分钟。数十年下来,竟也因而多念了一些书,多做了一些事。
人的生命是有弹性的,就看你如何对待自己。这个“自己”,有时是最大的敌人,有时是最好的朋友。使敌人转变为朋友的关键是什么?是训练及修养自己,是胜过自己的偏见与执着,因而成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