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理解答案

返回首页问题时间:2023-02-20 16:34
题目 / 答案提交正确答案

在学习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大家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绩的话就要自己将平时的练习也当做在考试中做题一样,认真的对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短文,偶感兴趣的同学就一起来看看吧。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往往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人们对裸体照片、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常常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与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存在分别,原因是一致的。

B.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C.王渔洋的《秋柳诗》中的诗句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所体现的美感,只有熟悉历史的明朝“遗老”,才能真正地了解与欣赏。

D.写实主义的理想在于惟妙惟肖,但是艺术如果只是惟妙惟肖,则易使人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反而欣赏不出形象本身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强调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要欣赏出事物本身的美,需要适当的距离。

B.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C.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提到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认为雕刻和图画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区别于自然,与极端的写实主义是不相容的。

D.文末举蔡琰与杜甫两例,再次强化观点,即主观的情感需要客观化,方能创造出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就只能引起人的欲念或嫌恶,而不能让人产生美感,这是因为美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美和实际人生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距离太远,使人无法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距离太近,则容易使人难以了解、欣赏。

C.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这是因为极端写实主义只求肖似,而艺术则不然,正因如此,雕像、画像与照片相比更能令人肃然起敬。

D.艺术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但是只有情感则不能称为艺术。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反省,把它加以客观化,才能让情感变为艺术。



1.C 。答案解析: 原文“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说明遗老能了解其情感,但不一定能欣赏其美感。

2.B。答案解析:文中举此例,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

3.A。答案解析:B项说反了,距离太近使人无法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距离太远,则容易使人难以了解、欣赏;C项原文只是将裸体照片与裸体雕像、画像相比而得出结论,并不能以偏概全,将这一道理普遍化;D项“只有情感则不能称为艺术”太过武断,原文为“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oyuuu.com/Ti/WenTi/443944.html

关键字  浏览量:
上一篇:大家孙瀛洲阅读答案 大家孙瀛洲阅读
下一篇:古时七夕节的习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么
相关问题
  • 【问题】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
  • 【问题】在苏轼的诗歌中,最多也最为人们喜好的是那些通过描绘()和()来抒发人生情怀的作品。
  • 【问题】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什么
  • 【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
  • 【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问题】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 【问题】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例子
  • 【问题】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起着国际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