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孔子的“课改理念”

返回首页标准答案时间:2022-03-18 10:52
题目 / 答案提交正确答案
有人说,《论语》是绝学,我看并非夸张。一部《论语》,凡20篇,近500章,句句灵动着超人的智慧。
最近再读《论语》,我想到了时下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我觉得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似乎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然“先知先觉”了,从这里摘录的《论语》30章可见一斑。我把我学习时的思考附在后边(用红色标出)。我的引申绝无牵强之意,不过用了时下的语言加以阐述;也无断章取义之嫌,30章皆完整摘取,绝不斩头去尾。为了保持其语录体原貌,摘录时未进行归类,均按其在《论语》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思考:学习要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对老师讲授的知识要善于发挥(足以发);如果学生只是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学了也难增长智慧。现在的语文教学不是提倡个性化解读么?
子曰:“君子不器。”
思考: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学以致用,才能成为有用之人。不能把学生训练成储存单一的“知识”的“器皿”(所谓“君子不器”)。孔子早就对“知识和能力”作了形象化的解读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学与思不可偏废,二者结合才会有收获。学而思,思而学,循环往复,难道不是一种极佳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吗?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思考:社会总是在继承、沿袭、变通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发展的,这是规律。其实,教育的改革,或损(摒弃)或益(增加),也遵循着继承和变通这一规律。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思考:学识渊博的孔子,尚且“每事问”,何况常人乎。我们的学生是否养成了“每事问”的习惯?我们的学生会提问吗?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提问的机会吗?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思考:此章表现了孔子极高的音乐修养,他能听出音律始为“翕”(和谐),继而“纯”(纯美)、“皦”(清晰)、“绎”(悠扬婉转)。我于是想到,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如夫子,多一点才艺,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这其实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啊。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思考:孔子要求弟子学习要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以现在的语文教学为例,一篇课文,不过是一篇范例,仅仅满足于对范例的“记住”而不去“反三”,那我们的教育也就太简单太功利了。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思考: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他的弟子子路因所学未能实践(未之能行),所以面对新的知识自然有一种紧迫感。知识在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不及时实践,面对新的知识便会被动。新的课改对实践给予充分关注是有道理的。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思考:孔子主张,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所谓“因材施教”,就是使我们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我于是想到了我们的“营养式教育”,不也是“因材施教”么?为什么要整齐划一?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思考:“启发式”、“举一反三”,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学观点,今天我们在课改中似乎还未诠释完整。至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启发式”的理解还非常肤浅。孔子认为,不到百思不得其解时不要开导(不愤不启),不到欲说而不会说时不要启发(不悱不发)。我们总习惯按所谓“既定方案”组织教学,以学生记住所谓“正确答案”为教学目标,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思考: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以精神享受,把人带到忘我的境界。所以孔子主张“成于乐”。艺术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而我们时下的教育却因应考而违心地远离了高雅的艺术。不亦惜乎?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思考:孔子吟诗、读书、讲学、行礼,都要用“雅言”(规范的“官话”),看来,最早推广普通话的当属孔子了。孔子当年就认识到规范语言的意义,这对我们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好的启示。
子不语怪,力,乱,神。
思考: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叛乱、神鬼,对今天我们打造文化校园,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远离邪恶现象,仍有现实意义。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思考:一个人有了进步,就应该肯定,评价一个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哪怕他有一点进步,也要鼓励,不要排斥。圣人对“难与言”(难与之交谈)的“童子”尚且如此,我们对学生又该如何?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思考:与书本知识相比,实际能力更为重要,多多实践,才能有收获。孔子对自己的知识学问(文)还感觉良好,而对自己的实践(躬行),则并不满意(未之有得)。孔子的反思让我们懂得,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思考:孔子认为,诗、礼、乐,可以启智、修身、陶情。知识、道德、情操这是人生追求的三大目标。短短九个字,使我联想到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太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思考:多才多艺,大都少时所学。圣人的“多能”,也离不开少时学会的许多小技能(多能鄙事),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能不重视特长兴趣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开设显得何等重要。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思考:对任何问题,多角度思考,正反论证,你就会有所收获(叩其两端而竭)。孔子在这里告诉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思考: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诲人方法,为师者当谨记于心。我们从颜渊的喟叹中感受到一代先师孔子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这样的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啊。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思考:若是块好材料(美玉),就应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不要埋没了人才(韫匵而藏)。孔子连用两个“沽之哉”,说明他十分重视“推销”自己。我们今天不也提倡人才推荐和人才自荐吗?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思考:“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社会才得进步;为了使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早作规划,从基础教育抓起。(以免“四十五十而无闻”)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思考:各人的条件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志向不同,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的。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为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课改中新的课程设置(如选修课等),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解决“可”与“未可”的矛盾。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思考:孔子对弟子们的德行、言辞、政见、学识,评价中肯,无不了如指掌。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也应该有这样一张评价记录卡,做到心中有数。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思考:上一章记录的是弟子的优点,此章记录的则是缺点。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思考:对不同的人,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胆小者(如冉有,求),鼓励他勇敢(进之),胆大者(如子路,由),告诫他约束(退之)。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的育人艺术当令我们惊叹。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思考: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生活实践,那么,书读得再多,又有何用(亦奚以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各个学科都提出与生活相联系,其实是两千多年前的旧话重提。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思考:“完人”(成人)是相对的,有智有勇,多才多艺,善于克制自己,是“完人”;若能做到重义、勇为、人穷志不短,也是“完人”。这对我们今天全面认识什么是人才,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看来素质评价观也是古已有之。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思考:孔子向弟子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学习要善于琢磨,要用一条思想主线将所学知识连贯(一以贯之)起来思考,悟出道理。今天,我们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像孔子那样,授之以学法。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思考:继承不能无选择,好的(如夏之历法、殷之车子、周之礼帽、舜之韶舞)继承;不好的(如郑国之靡靡之音、巧言谄媚之人)则要摒弃。孔子谈的是为邦之道,其实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确定也是有选择的,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思考:孔子的“九思”,内容丰富,是君子修身养性的明镜。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培养人才所应追求的理想目标吗?
本文链接:https://www.oyuuu.com/Ti/BiaoZhunDaAn/203599.html

关键字  浏览量:
上一篇:李佳润 《十年后的我》
下一篇:科学阅读指导课《我的自然观察日记》教案
相关问题
  • 【标准答案】2018年“六一”前,习近平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写到: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有用的人。
  • 【标准答案】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 【标准答案】为了扩大东北抗联的影响和充分肯定东北抗联抗战的历史地位,()积极奔走,多方呼吁,提出了关于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辉煌历史由八年改为十四年并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议。
  • 【标准答案】自我意识在小学()发展速度快
  • 【标准答案】美国小学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 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 【标准答案】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 )和( )的重要保障。
  • 【标准答案】198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以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
  • 【标准答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的三个维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