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三岁的孩子开始出现打人,推人,或者是抢玩具的行为。在很多时候,这其实是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社交技巧还没有建立之前,他们与人互动的一种直接的方式。因为他们还不会说“我们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我还想再玩一会这个玩具,你能先玩其他玩具吗?”,所以他们用打人,推人或者抢等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意见。而且他们会发现,如果他/她打别人,对方一定会有反应,甚至可以引起家长的关注,虽然对方的反应不见得是自己想要的。有时候,他/她打人,对方会哭,这会让一些孩子觉得好玩和惊奇,他/她可能会继续打人,或者下一次去打其他人,看看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反应。还有些孩子占有欲比较强,可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二,家长的态度应该怎样?原则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不允许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家长是不是严肃的坚持原则,孩子心里是很清楚的。我曾经有次在游乐场看到一对中国父母带着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这个男孩明显就比较骄纵,比如父母给他们买了两个冰淇淋,男孩就一定两个都要,妈妈说你喜欢巧克力的,你吃巧克力的,把香草冰淇淋给姐姐吧,结果这个男孩先把香草冰淇淋咬了一大口,然后才递给姐姐。爸爸妈妈在一旁看到姐姐不高兴,就对儿子说,不要这样。但是他们那种轻描淡写甚至是有点爱抚的语气,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赞许。
比较遗憾的是,在打人或者是抢玩具这个问题上,有些中国家长持默许甚至是鼓励的态度,家长这样的反馈,自然会加强孩子的进攻性行为。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在强调培养情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背道而驰。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凭借蛮力斗勇的荒蛮时代,小霸王的拳头也许可以让孩子一时占到小便宜,但是长期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谁会愿意跟一个爱欺负人的孩子一起玩呢?小霸王若是将来碰到更硬的拳头怎么办?当我们大人抱怨公共场所拥挤,人群粗鲁无理,脾气火爆,不遵守秩序,甚至动辄大打出手的时候,我们也许应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第三,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 家长应该检查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打人,大声争吵。如果出现过这样情绪失控的时刻,要注意以后不要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 如果看到孩子打人,一定要立刻制止。家长应该蹲下到孩子的高度,让孩子直视你的眼睛,用平静但是严肃的声音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告诉她,你看,你把妹妹打疼了,妹妹哭了。
3. 安慰被打的孩子,让打人的孩子参与到安慰的过程中,同时让打人的孩子给被打的孩子道歉。
4. 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教给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想跟对方一起玩,告诉孩子,宝宝,你说我们一起玩吧!或者如果孩子不喜欢对方动她的玩具,告诉孩子,应该跟妹妹说,请不要动我的玩具。
5. 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孩子有要打人的征兆,比如凑近对方举起手,家长可以借机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家长应该终止孩子打人的动作,握住孩子的手,说你是不是想跟妹妹打招呼?如果你想拿玩具,告诉妹妹,我想玩这个玩具。
6. 如果孩子不理睬家长的制止,或者不断重复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马上停止孩子的活动,把孩子带离现场,让她有机会反省自己的行为。等到孩子平静下来,承认错误以后,才可以继续活动。
最后一点是,孩子是在不断的学习,试探和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遵守正确行为规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家长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学会不打人,同时他/她也学到怎样更成功更有效的跟同伴们交流。礼貌,分享和同情心是融洽社交的基础。